近日,药学院、西南特色中药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徐世军团队在花椒缓解年龄相关认知功能衰退障碍机制解析方面取得了新进展。相关成果以“Ethyl Acetate Fraction of Zanthoxylum bungeanum Ameliorates Cognitive Deficit by Facilitating the PHGDH-Dependent Astrocyte-Neuron Serine Shuttle in Aging Mice”为题,于2025年6月在《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中科院一区,TOP期刊)正式发表。药学院2022级博士研究生赵梅欢、2023级硕士研究生曾丽和2024级硕士研究生周永涛为论文共同第一作者,徐世军教授为通讯作者,金贝棋牌为唯一作者单位。
花椒(Zanthoxylum bungeanum Maxim.)首载于《神农本草经》,不仅是最常见的“食药两用”中药,而且是“川菜”的灵魂调味剂之一。历代本草多载其“久服之头不白,身轻,增年”,《神农本草经疏》指出其久服可“心智爽悟”,《本草蒙筌》亦言其“久服黑发耐老”,明代《本草纲目》更直言其“通神去老”,均提示其具有抗衰老和益智的功效。团队前期首次证实了花椒可缓解年龄相关认知功能衰退(doi: 10.3389/fphar.2020.00071),并确证了乙酸乙酯部位是其“益智”功效的主要物质基础(doi: 10.1039/d1fo90071d),然而,针对其“益智”功效科学内涵的解析有待进一步阐明。
该研究聚焦“星形胶质细胞-神经元丝氨酸穿梭”通过NMDAR调控突触可塑性,以D-半乳糖诱导的快老化模型小鼠(D-gal小鼠)和D-半乳糖损伤U87与SH-SY5Y共培养模型细胞为载体,系统解析了花椒乙酸乙酯活性部位的分子机制。研究结果提示花椒乙酸乙酯活性部位通过促进糖酵解通量增强PHGDH依赖性L-丝氨酸的生成,增强“星形胶质细胞-神经元”丝氨酸穿梭,进而激活NMDAR/CaMKII通路减轻神经突触损伤,从而缓解年龄相关认知功能衰退。这一研究不仅强调了神经胶质细胞-神经元代谢串扰障碍在年龄相关认知功能衰退的关键地位,还凸显出促进星形胶质细胞PHGDH依赖性L-丝氨酸的生成和“星形胶质细胞-神经元”丝氨酸穿梭是花椒“久服,令人心智爽悟”的关键机制。该研究成果为“基于临床、源于经典、证于实验”的花椒功效科学内涵阐释提供了现代药理依据,也为推广“川药”“川菜”提供了理论支撑。研究成果入选了该杂志的Supplementary Cover Art。
该研究得到四川省应用基础研究项目(2021YJ0009),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研究项目(2024MS568)及成都中医药大学“杏林学者”科研人才培养计划(XKTD2023002;ZYTS2023006)的支持。
全文链接:https://pubs.acs.org/doi/10.1021/acs.jafc.4c12077
(文、图/药学院、西南特色中药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