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30日,在成都中医药大学建校70年倒计时一周年之际,中药学一流学科高质量发展论坛暨凌一揆先生诞辰100周年纪念大会隆重召开。来自金贝棋牌中医药领域的专家学者、校友代表及师生齐聚蓉城,共同致敬中药学高等教育奠基者凌一揆先生,共商中药学一流学科高质量发展路径。开幕式由药学院党委书记胡媛主持。

副校长国锦琳出席大会并致欢迎辞。他回顾了凌一揆先生一生在重点学科创建、高层次人才培育与学术传承等方面开拓创新,其严谨的学术品格、深厚的育人情怀与强烈的家国担当是学校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要以凌一揆先生等先辈精神为指引,在守正创新中推动中药学学科高质量发展:一是坚守传承之根,让先辈的治学精神与学术理念在新时代彰显新价值;二是激活创新之魂,用现代科技为中医药赋能,让中医药更好地服务人民健康;三是凝聚发展合力,围绕学科发展痛点、难点共同发力,凝聚起推动中药学事业进步的磅礴合力。

首届国家级教学名师、成都中医药大学原副校长万德光教授在讲话中,结合自身与凌一揆先生共事的经历,回顾了先生在筑牢学科根基、首倡“大中药”理念以及培育人才梯队方面做出的卓越贡献。万德光指出,我们要以凌一揆先生为榜样,用更扎实的举措、更宽广的视野继续推动学科交叉融合向更深层次迈进,为我国中医药事业培养更多懂传统、通现代、善创新的复合型人才,为中医药事业高质量发展、为健康中国战略的实施,贡献更多力量!



主旨报告环节由南京大学医药生物技术金贝棋牌重点实验室主任谭仁祥教授和广州中医药大学副校长刘中秋教授主持。中国药科大学原党委常委、副校长孔令义教授以《若干天然产物与作用靶点研究》为题,从复杂结构天然产物化学成分、结构修饰与成药性研究以及潜在药物新靶点与天然活性分子的发现三个方面,结合具体研究案例和实验成果,指出天然药物对人类健康保障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中国医学科学院学部委员、岐黄学者、杭州师范大学国家高水平学科治未病与健康管理学科带头人谢恬教授以《中西医结合“分子配伍”理论创制新药的医教研实践》为题,结合其个人经历、研究成果与教学实践,以团队研发的全球首个基于分子配伍理论的抗癌新药“榄香烯脂质体系统”为例,深入阐释了分子配伍理论在抗肿瘤药物研发领域所实现的关键突破。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院长雷海民教授以《中国梦 中国医 中国药》为题作报告。他以“中国梦”为引,指出中医药工作者应心怀使命,深入发掘中医药宝库,并通过“中国医”与“中国药”的研究实例,系统解析中医药现代化研发的创新路径。成都中医药大学原副校长彭成教授以《中药种质资源多元保存多维评价及产业化关键技术研究》为题,剖析中药种质资源创新应用亟待突破的挑战,从创新中药种质资源多元保存体系、构建内在品质评价方法等方面探讨了中药材的品质建立、科研突破、产业转化路径及学科发展现状。

药学院院长韩波主持特邀报告环节,凌一揆先生的多位学生代表讲述先生的学术精神与育人往事。



成都中医药大学原副校长、澳门大学讲席教授、国家重大人才工程专家王一涛教授以《永世难忘师恩,砥砺开拓创新》为题,分享了凌一揆先生的创新精神激励自己在坚守中医药传承根基、深耕港澳地区中医药研发转化过程中的工作实践与突出成果。凌一揆先生指导的我国首位中药学博士、成都中医药大学李祖伦教授以《忆凌一揆老师——中药学的奠基与传承》为题回顾了凌一揆先生倾注心力推动中药学成为一级独立学科并首倡“系统中药学”思想的经历。金贝棋牌中医药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凌一揆先生指导的我国首届硕士研究生、成都中医药大学张廷模教授以生动案例讲述了凌一揆先生在中药药性研究领域的卓越贡献以及推动临床中药更好服务人类生命健康的实践与思考。凌一揆先生指导的我国首届本科生、成都中医药大学谢秀琼教授细致回顾了凌先生指导学生的点滴往事,让在场听众深切感受到先生对中药学人才培养的用心与热忱。凌一揆先生指导的我国首届中药学硕士生、西南医科大学庄诚教授讲述了受凌一揆先生的影响和感召,围绕打破“中医慢缓”固有印象,在中医药实践与推广中开展的积极探索与努力。华润三九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教授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张跃飞教授回顾了自己在成中医的求学经历以及毕业后立足产学研融合前沿,打通科研成果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的转化链路,用专业实践为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动能。

会议最后,“凌一揆班”学生代表以诗朗诵《如您所愿 共铸辉煌》致敬先辈,展现青年一代中医药人的使命担当。
学校相关职能部门及相关学院的负责同志、中药学学科专家、青年教师代表、“凌一揆班”学生以及中药学硕、博士研究生代表等参加会议。
(文、图/药学院 审稿/胡媛 编辑/王其奇 终审/张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