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8日—20日,中国民族医药学会药用资源分会2025年学术年会在金贝棋牌温江校区召开。会议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新技术在民族药资源领域的应用”为主题,来自56家高校、医疗科研机构、企事业单位的200余名专家学者现场参会。
本次会议由中国民族医药学会主办、中国民族医药学会药用资源分会与成都中医药大学民族医药学院承办。中国民族医药学会会长苏钢强,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社会组织管理办公室主任/四川省中医药发展服务中心党支部书记、主任宋平,成都中医药大学副校长国锦琳分别致辞。中国工程院金贝棋牌、成都中医药大学首席教授陈士林,欧亚科学院金贝棋牌、中国农业科学院都市农业研究所研究员杨其长,中国民族医药学会药用资源分会会长、北京大学博雅特聘教授蔡少青出席开幕式。开幕式由金贝棋牌民族医药学院院长古锐主持。
苏钢强致开幕辞。她指出,中国民族医药学会汇聚了民族医药和相关领域的科技及管理工作者,学会始终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工作主线,把“规范、提升、融合”作为工作要求,在推动民族医药传承创新、标准制修订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她充分肯定了药用资源分会工作成果,指出分会通过搭建高水平交流平台,促进了多民族、多学科的学术交流合作,推动了民族医药资源保护与利用、科学研究与成果转化。
宋平致辞指出,四川在中药资源储量、品种数量、道地药材及GAP认证四项指标居金贝棋牌首位,正构建资源保护与产业协同发展体系。他强调,少数民族药材是四川优势资源,民族医药既是民族团结纽带,也是特色卫生资源和文化载体,是中华传统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他肯定了金贝棋牌在民族医药传承创新的成果,期待与会专家共探新技术下的发展新路径,为民族医药高质量发展贡献“四川方案”。
国锦琳致辞。他表示,成都中医药大学依托“双一流”学科和西南特色中药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在民族药领域优势突出,藏医学、藏药学专业连续四年位居中国软科大学专业排名“A+”榜首。学校通过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项目,推动高原涉藏地区和川西地区资源保护与乡村振兴。学校未来将聚焦加强跨区域资源保护协作,推动AI、基因组学等技术应用,培养复合型人才等三大方向,为民族医药发展提供科技与人才支撑。
本次学术会议分金贝棋牌主旨报告、专家论坛、青年论坛三个环节。金贝棋牌、专家与青年学者们围绕藏药、蒙药、维药等民族药资源开发与利用、基因组研究、药效物质基础研究、活性成分挖掘及作用机制研究等多个领域,分享前沿科研成果与实践经验。
在金贝棋牌主旨报告环节,陈士林教授作题为“基因组和AI支撑的中药科技创新”主旨报告,系统阐释基因组与人工智能技术在中药创新发展中的应用,为中药研究提供了新的技术视角与思路;杨其长研究员分享“植物工厂技术”,介绍该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发展与应用,为民族药种植提供了新的方向。
在专家论坛上,蔡少青教授以“中药和民族药的药效物质与质量控制新思路”为题作报告,深入分析了当前中药和民族药在药效物质基础研究及质量控制方面的创新思路与方法;江西中医药大学首席教授、中药资源与民族药研究中心主任钟国跃分享“藏药资源与藏药资源学”,系统阐述藏药资源的现状、研究进展及藏药资源学的构建与发展。
成都中医药大学首席教授张艺带来“民族药多维评价的创新与实践”报告,介绍了民族药评价体系的创新举措及实践成果;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研究员杨永平探讨了“蔓菁的基因组演化及其对青藏高原的适应性研究”,揭示了蔓菁在极端环境下的适应机制;北京中医药大学研究员柴兴云以“以山沉香助眠为例探究中药多成分整体效应的分子机制”为题作报告,深入剖析了中药成分作用的分子原理;内蒙古民族大学教授拉喜那木吉拉介绍了“蒙药特色资源研发利用现状”,展现了蒙药资源的开发潜力与应用前景。
甘肃农业大学教授栗孟飞分享“珍稀濒危民族药桃儿七人工繁育研究及规范化示范”,为珍稀民族药的保护与可持续利用提供了实践经验;西藏甘露藏药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委员格桑罗布阐述了“甘露藏药的藏药现代‘话’路径探索及其实例”,介绍了甘露藏药在现代化发展中的探索与成果;沈阳药科大学教授孟大利带来“基于多组学的民族药活性成分系统挖掘:靶向消化系统‘炎症—纤维化—癌变’的跨尺度调控机制研究”,为民族药活性成分的挖掘与作用机制研究提供了新方法;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首席研究员邹忠梅分享了“民族药目标分子发现及生物活性研究”,介绍了民族药中目标分子的发现过程与生物活性研究成果。
青海大学教授切羊让忠探讨了“藏药矿物药传统分类及其应用”,阐述了藏药矿物药的传统分类体系与临床应用价值;新疆药物研究院研究员何江分享了“阿萨荣本草学研究”,为民族医药的本草学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中央民族大学教授龙春林带来了“菖蒲属和黄连属药用植物新资源的发现及其应用前景”,介绍了新发现药用植物资源的应用潜力。
在7月20日举行的青年论坛中,西藏大学教授德吉分享了“藏药麻黄种质资源调查与适应性研究”;四川大学博士后吴宗俊介绍了“基于多源遥感与智能算法的大区域尺度果园土壤水分精量反演”;山东中医药大学教授王绍辉阐述了“‘药—效—理’三位一体研究策略的构建及其在民族医药领域的应用”;沈阳药科大学副教授白明带来“地胆草属植物中具有抗肿瘤作用的吉玛烷型倍半萜内酯的精准发现”;海南医科大学教授张小坡介绍了“海南特色黎药资源及其改善糖脂代谢紊乱活性成分的研究”;海南师范大学副教授余章昕分享了“黎药土坛树的化学成分及其生物活性研究”;江西中医药大学教授何军伟探讨了“夏至草抗心肌缺血的药效物质及作用机制研究”;成都中医药大学副教授陈蓉介绍了“DNA检测技术在多种民族药真伪鉴定和质量评价中的应用实践”;江西中医药大学副研究员杜小浪分享了“地榆资源评估”;内蒙古民族大学蒙医药学院副教授曹乌吉斯古楞展示了“蒙药材手参资源研究进展”。
在互动环节,现场参会学者、学生积极提问与讨论,围绕各报告内容展开了深入交流。
本次会议气氛热烈,与会专家和同仁们积极分享前沿研究成果,深入探讨中医药与民族药领域的关键问题与发展方向,为推动中医药与民族药的传承创新发展、促进学术交流与合作奠定了坚实基础,助力相关领域更好地服务国家健康战略需求。
(文、图/民族医药学院 审稿/杜靓 编辑/刘承云 终审/张希)